- 最后登录
- 2023-8-9
- 在线时间
- 712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5-3-29
- 积分
- 5267
- 帖子
- 1141
- 精华
- 8
- UID
- 633
- 性别
- 男
 
- 积分
- 5267
- 帖子
- 1141
- 精华
- 8
- UID
- 633
- 性别
- 男
|
我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前2层没花多少时间。研究第3层的时候,就痛苦了,反复拆反复装,还用纸记下前后的变化。 基本思想是:要复原第3层,打乱前2层是必然的,我是尽量控制前2层较少的块被打乱,底层做些变化,然后再把顶层打乱的还原回来。我做的就是把侧面转一下,然后把底层转90度,这样前2层的的某一个角和棱就被打乱出去了。然后侧面又转回去,底层再转90度,侧面下来,再转180度,把打乱的2块迎接回前2层。当时编的口诀是90度,90度,再180度(指的就是前2层被打乱的那2块的运动路径)。 完了之后,我就记录下底层的变化,通过对称叠加,居然达到了相邻2角翻1/3的效果了。 这和各大教程教的翻角公式不谋而合,我发现的那7步就是翻角公式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我用这半个公式,换了不同的角度,还是对称叠加,结果就发现可以达到底层棱块3轮换的效果。 我称翻角的那种叠加为“平行”叠加,换棱的为“垂直”叠加。为什么这么称,是因为这反映的前半公式,后半公式的起始面的位置关系。翻角公式,前半是从右侧开始转的,后半对称的公式是从平行的左侧面开始转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是平行关系。换棱公式,前半公式是从右侧面开始往下转的,后半公式是从前面这个面玩下转的,当然前半公式和后半公式是对称关系。这2个起始面就是垂直关系的。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是用我自己发现的那个翻角公式的一半进行垂直叠加来完成换底层棱块的三轮换。 PLL里虽然也有一个棱块的三轮换,但是我很排斥,甚至我从来都没有学过,也没有想过去学CFOP。那些公式虽然短,但是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完全没有公式灵活叠加,然后制造出不同美妙效果的那种美感。
魔方底层复原,说来就4步。上面翻角是一个,不过那个公式,一次是翻3个角,翻2角反倒不方便了。不过这也很容易解决,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情况下,在某些地方使用那个公式,就能造成3个角需要翻,然后再正确的位置使用那7步的3翻角公式就行了。不过我用那个翻角公式,很快就发现,虽然有3个角块翻了,但是4个角块的相对位置并么有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角块位置如果不对,单用翻角公式是无法还原了。 这就逼着我去发现底层的换角公式,也是和上面一样的思路,是打乱并跟踪某些块的转动路径,我是先把左侧转下来,然后把底层朝左手边转90度,让打乱的2块从左侧转到后面,然后把右侧转下来,底层朝右手边转90度,那么先前打乱的2块就从后面复原到左侧了,然后左侧转回去,再把底层转一下,让右侧被打乱的2块从后面转到右侧,再把右面转回去。底层转180度,于是就发现右下2角的位置对换了。好了,底层换角公式就被发现了。
上面提到底层棱块的3交换,还差一个翻棱公式。后来我改变思路,从中间层开刀,把中间层先转下来,然后转动底层,把来自顶层的那个棱块摆到左边,然后中层复原,底层转180度,把那个棱块摆到右边,再把中层转下来,再把那个棱块还回来,中层归位。整个过程就是跟踪顶层被打乱出去的棱块。效果就是底层的3个棱块有2个翻了,另外这3个棱块位置换了。而位置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上面那个垂直叠加就是处理这个的。
底层复原的整个过程是,先调整角块的位置,然后角块翻颜色。接着棱块翻颜色,最后棱块换位置。至此,我就找能完全复原魔方了。后来参考了教材,规范了一下第一层的还原顺序,接受了先架十字,后还原4角的整体思路。之前我是把顶层分3行,一行一行复原的。但依然是层先,不是面先,我很早就意识到一层和一面的区别了。第二层没有什么好说的,和层先法是一样的。
PS:你们没有看错,我是从顶往下复原的,最后一层不是顶层,而是底层。现在的习惯依然是这样,与所谓的主流格格不入。 可以这样说,自顶向下复原的人里面,大部分都是自己找到公式的,也不排除有少数人自己找的公式就是从底层开始,最后复原顶层的。 但是只要曾经看过教程的人,3层的复原顺序肯定是从下到上的无疑,因为现行的任何教程,不论角先,棱先,层先,还是进阶的CFOP,CFCE,桥式等等,统统都是自底向顶复原的。 没有那个自己照着教程学,学到的是自顶向下复原的。
[ 本帖最后由 邱志红 于 2011-10-16 23:08 编辑 ] |
-
总评分: 经验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