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17
- 在线时间
- 207 小时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2-7-5
- 积分
- 733
- 帖子
- 713
- 精华
- 0
- UID
- 1316595
- 性别
- 男
- 兴趣爱好
- 速度
收藏
结构
理论
其它
 
- 积分
- 733
- 帖子
- 713
- 精华
- 0
- UID
- 1316595
- 性别
- 男
- 居住地
- 晋中市
- 兴趣爱好
- 速度
收藏
结构
理论
其它
|
只是个人的看法啊,也可能不对,就当无聊瞎看把。
CFOP是竞速玩家的首选方法,而在盲拧的方法中,除了其中的4个PLL公式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啊,我也只是想想是否可以用CFOP来盲拧。
C很好做啊,但是如何进行下面的F2L呢?传统方法做C不考虑其他棱角块的方向和位置改变,这使得做好C之后无法进行进行以下的F2L。所以,做C不能按传统的套路来,目前我想到的就是用PLL里面的换棱公式,这样角块的位置方向不会改变,而且棱块的位置也可以预测。
F第一组F很好做,然而第二组就不太容易了,因为F2L的公式几乎都不注意第三层的位置变换,所以还要有新的公式来阻止或减少第三次棱角块的变换,而且改变了位置的块要在记忆范围之内。
O传统的OLL之顾方向而不顾位置的移动,所以就要有新公式了,不过用盲拧公式里的公式叠加也可以
(MU)4(M'U)4 (MU)2MU2(M'U2)M'U2 R'U'RU'R'U'2RLUL'ULU2L' LUL'ULU2L'R'U'RU'R'U'2R …………
最后PLL一个公式就搞定了。
然而整个方法的关键就是编码了,先观察C要用的额公示,然后记忆公式以后的状态(脑海总成像),编码F2L逆时针方向F1,F2,F3,F4右手大拇指哪儿是F1。可是OLL是一点一点凑起来的,那要怎么记忆?PLL就更不必说了。
这只是猜想,然而在实际中有没有操作性就不得而知了,还原各位魔友讨论,愿意接受合理的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