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标题: Fridrich女士魔方回忆速拧2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波    时间: 2008-8-1 22:47:49     标题: Fridrich女士魔方回忆速拧20年

前段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翻译了Fridrich女士的“20 years of speedcubing”一文,但由于本人英语水平有限(4级还没考),可能不准确,但是大致表达的意思应该没问题,大家先凑合着看,也帮忙给我指正一下。

英文原文http://www.ws.binghamton.edu/fridrich/history.html#last

魔方速拧的20年


  亲爱的读者,我相信我所说的现在看起来可能会让你带有一些怀疑地笑,但是当我们的老前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魔方风靡全球之时经历辉煌旧时代的时候,我想抱着真诚的态度来描绘那种激动的神秘的氛围。
  
  1981年3月,1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魔方。一看到这件简约与灵巧完美结合的作品,我就被它迷住了。没有必要解释要怎么摆弄它——这个活现的、难度极高的谜——蕴含潜在挑战的无比神秘的机械。这个魔方的拥有者是一个能在一分钟内还原它的14岁小男孩的。他只借给我几分钟,只够我拼好一面。 虽然在1981年3月在其他国家售出成千上万只魔方,即使周边国家都已经实施生产了,在捷克共和国还是不能买到。这就是东方(欧洲东部)经济有多么低效和落后的典型例子。在我真正拥有自己的魔方以前我只能通过一本俄杂志Kvant学得最原始的还原方法。我自己用笔在纸上分析简单的转动步骤和块的变化,想找出基于变换原理的规则。

  在之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当地天文俱乐部的一个领导在他去匈牙利的途中买了一个魔方。他自己不会还原,也找不到其他可以还原的人。有了变换原理和前苏联杂志提供的转法,我第一次完成了复原,花了我几个小时的时间。 我非常渴望能拥有一个自己的魔方,但在那个时候谁要是能有个魔方,是绝对不会拱手相让的。所以,我只能再等一段时间,终于在81年7月我的第一个魔方到手了。那是一家法国人,他们带着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来我妹妹家,他们带着魔方。当他们看到我对这个玩具是多么入迷的时候,他们就不忍心把魔方带回法国了。就是说我就机会自己摆弄它了!在暑假的时候,我说服爸妈去匈牙利给我买一些魔方。但是因为没有商店里没有魔方出售,要买到一个还是很不容易。我在一个在街上卖杂志和纪念品的女士那边买到了一个魔方。当我向她提到"Buvos Kocka"的时候,她笑了,然后看了看周围,把魔方装在一个棕色的餐带子里给了我,食指放在嘴巴上低声说:“一百五十块钱。”我知道现在听起来感觉很好笑,尤其是对一个从西方国家来买魔方的没头脑的人来说。但我就是这样开始的。

  一开始,我用的是layer-by-layer方法,那是我从一本捷克杂志上学来的。那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先是第一层,然后中间层的边块,然后第三层边块方向、移动边块、角块方向、移动角块。这是我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很快我就能够平均一分钟了。那是大概81年9月,是我开始玩魔方的三个月之后。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让我惊奇兴奋。有一个当众还原魔方的小孩子是个带头人。即使很多爱说话的人不一定喜欢魔方,魔方还是个交流的好原由。很多时候,公车上两个玩魔方的人碰头了,他们就会交谈起来,甚至都不用看着对方,说:“你怎么弄的?”、“额,慢点慢点,没看清楚”、“多谢!”。我们就是这样学最原始的方法的。

  高中我有一个和我一样入迷魔方的同学。他叫Ludek Marek。他用的也是那种方法,但是由于一些细节问题他总是比我慢20秒左右。一次他在看我还原的时候指着说:“欧!我喜欢这种T字的情况,只要把边块方向调好,整个第三层的方向就对了。”这是第三层最少的步出,只要转6下,可能每个玩魔方的人都会知道的。这句话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之后,一个念头开始改变了这套还原方法。我发现我用的这套体系可以先翻边块,然后翻角块,然后边块位置,然后角块位置。这是基于移动变换的。所以,如果一个算法可以把所有方向或者位置一起调整,会怎么样呢?那样的话我完成最后一层只要两个步骤就可以了。而且,所有情况的数目也不是很多,记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哪里能找到这些算法呢?其实我自己已经会了一些而且正在逐步希望发现更多。每当我遇到翻方向的时候我不会用高级方法,只能用老方法,边块方向、角块方向。每次我遇到还没有高级算法的位置调整情况,我会结合以前已知的方法来研究。我开始卓有成效地改进我的方法,我判断位置的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在81年12月,就是开始学的6个月后,我平均已经能够在35秒。有时候我会看一些文章,有些是说比如一个英国学生能在28秒还原,或者一个美国人能在24秒还原等等。我想我是正在细细消磨时间,希望能够赶上他们。我总是觉得我再也不能提高成绩了,我感觉我用的这套体系已经达到了它的极限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我先前看的报刊上能得到那些神奇的秒数。那时候,我在为高中期末考做准备。我像是边摆弄魔方边准备考试。当我打乱魔方的时候看书做功课,然后停一会儿来还原。我可以这个样子来几个小时。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81年夏秋之交之时,在捷克能买到魔方了魔方热潮正是来临了。当地锦标赛随即在高中和大学里打响了。我总是和我的好友Ludek一起参加。我们两个总是把别人甩在后面很多,没有我认识的人能比得上。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在81到82年的冬天,捷克杂志Mlady Svet报道了这届国家锦标赛,人们也开始对外公开他们的成绩水平。1982年二月,杂志公布了初步统计的提交上的前十名成绩。我不敢相信我竟然排名第一,但我也注意到紧跟在我后面的一个名字——“Mirek Goljan”。这给了我更大的力量激励我好好练习,在1982年5月11日的国家锦标赛上我取得了平均25秒最快18秒的成绩。那是我开始学魔方以来的第十个月。 我赢得了半决赛,得到了5个最好成绩进入了决赛。晋级的参赛者还有Mirek Goljan和我的朋友Ludek Marek。决赛有电视台直播。主办方允许我们使用自己的魔方。三次的平均成绩最好者将成为冠军。我们同时开始解魔方,我赢了第一和第二轮,Mirek赢了第三轮。我以平均23.55秒获得了冠军,Mirek第二,落后我大约两秒, Ludek得第三。第一名的奖品是一张去布达佩斯的飞机票,那里将举行第一届世界魔方锦标赛。

  我就这样成为了明星,一开始的几周,我收到了许许多多信,都问我我的那套体系是怎么样的。这些信件其实没有写明我的具体地址,只是写了我的城市和我的名字,没有街道地址和邮编。但确实,我都能收到。我决定在Mlady Svet上公开我的还原体系。包括所有顶层翻色、调位的算法和一些F2L,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失望,他们都感觉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因为要记很多东西,也要很长时间的练习。许多人希望有一个简单的诀窍,在几分钟内就能解释清楚。你知道免费的午餐吗?这让我想起了我那次去学校的火车上发生的真实的有趣故事。一个家伙坐在我旁边在弄魔方,我问他用什么还原方法,他说:“我用Fridrich method。”我很惊讶地问他:“你记住了所有公式?”他说:“不不,公式太多了,我只记一些。”我说:“你应该记住所有公式,这样才能表现出这套体系的强大之处。”他看着我又问我:“那么你用什么方法?”我大笑着回答:“我也用Fridrich method,因为,我就是Fridrich。”他睁着双眼,张大口,把一个打乱的魔方给了我。我用了差不多20秒还原了,这时我们两个都笑开了,对他来说能碰到我真是太巧了。

  进了大学之后我继续改进我的方法。1982年,我将F2L system改进为通用 system。在这之前,我是先弄第一层,然后将顶层的两个块放到中层。我继续尝试公式改进,有一些可以移动和翻色中层的棱块。我用通用体系,将我的平均成绩提高了几秒,大概平均可以在2秒左右,那时我大概学了15个月。到了1983年,我的平均成绩已经到了17秒。就我所知有另外三个人能在平均20秒之内,我们一起练习。在魔方热渐渐冷却下来之后,我不再改进我的方法了。

  第二届捷克魔方锦标赛在1983年3月举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Robert Pergl以三轮第一的成绩夺冠,平均最好17.04秒。他完全能用我的体系,但是他掌握了六百多个公式(我只掌握大概120到150个),有人说他用的叫multi-system。甚至有的时候他还原最后一层只要一个步骤,或许在完成F2L之前为最后一层做了一些准备。而且他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着冷静和镇定。心态是在比赛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原本可以平均16秒,但是紧张可能让你跌破20秒。如果不能克服心里障碍,那么不可能赢得比赛。Robert请心里学家为他做了一年的心理辅导。

  我能说些什么呢?It paid off. 我敢说在之后的十年里,魔方界总的来说根本就没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之后,在1992年,Herbert Kociemba用执行器开发了一款计算机算法软件,非常接近God's Algorithm(最少步还原)。我认为这是魔方在之后的发展中的最大的事件了。想不到,我就这样能得到任何状态的最少步还原了。有意思的是,Kociemba's algorithm总能在20步之内给出解法。我们一直在怀疑怎样用最少步数产生大小魔方的图案,但是后来发现只要L F L D'B D L2 F2 D'F'R U'R'F2 D就行了。

  后来技术进展到了判断未知状态是否为最远状态。举个例子吧,以前计算机只能在38步内完成还原的算法,但其他就不能有所作为了。Even though Kociemba's algorithm did not provide a proof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cube group is indeed 20 in face counting, it has been an impressive piece of work, indeed.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存储记忆的逐步提高,计算机辅助解法已经开始被使用,我觉得魔方为此失去了它一些谜般的魅力。

  在和魔方爱好者行列(1980年建立的最早的行列之一)中的一员Mike Pugh讨论之后,我在1997年一月在因特网上发表了电子表形式的我的体系方法。他说我的方法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我在一本旧的泛黄的笔记本上保留了一份稿子,他负责我主页上的那些小图片的制作。我负责建立网站。我没有在主页上放上计数器,我不怎么知道到底我的体系有多么受欢迎。事实上,我相信不会有人主观上有精力会去把这套体系完全学完。我感觉速拧真的是枯燥的,也没有诱人的地方,能让所有人去记这么多公式。我现在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任何人都不能低估魔方的力量。但我仍然非常钦佩你们玩魔方速拧的人。1981年那个时候,魔方可是非常神秘的。我们那时候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工具来帮我们计算最少步数。我们不知道我们反复探究的公式方法是否是最佳的或者最少步的。这些未知的、几乎没有答案的提问对众多魔方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吸引力。他们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不想在我回忆那些逝去的时光的时候让你们听上去像是一个老女人在诉苦,当我要让你们感觉到,我们大多数的人是在尝试解开魔方神秘的面纱。

  在1996年末,我给Mirek Goljan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我的14步算法解出大小魔方的图案,其他就没有什么了。他和我至少已经有12年没有见面了,而我那个时候已经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了。我们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保持联系。1997年我去了捷克,就在14年之后,我们又开始一起讨论魔方,交流Kociemba's algorithm,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之后加入了SUNY Binghamton,又攻读了和我同样专业的博士学位——steganography and digital watermarking。我们成为了同事,现在我们一起工作数据隐藏和数码影像揭秘。14年之后,我们又一次踏上了旅行——毫无悬念地成为捷克两个顶尖的魔方速拧玩家。

  这些是我要说的全部。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 本帖最后由 大烟头 于 2009-5-12 22:32 编辑 ]
作者: Bayernea    时间: 2008-8-1 22:51:01

好贴!!辛苦楼主了!!大家对魔方的感情都很深啊!!
作者: 小波    时间: 2008-8-1 22:54:01

<P>整理分段了以后好像字数有点问题,大家凑合着看吧,大家直接看英文的也不困难~~~</P>
<P>&nbsp;</P>
<P>system我翻译为“体系”</P>
<P>algorithm暂且翻为“公式”或者“算法”</P>
<P>method是最笼统的说法,就翻译为“方法”</P>

[ 本帖最后由 jinxiaobo 于 2008-8-1 22:58 编辑 ]
作者: ll-dragon    时间: 2008-8-1 22:57:30

很好很强大,看过之后有些激动。
作者: popopopolo    时间: 2008-8-1 23:00:44

<P>等了一年多了~~,终于出中文版了,谢谢LZ~~~!!!</P>
<P>layer-by-layer=层先</P>

[ 本帖最后由 popopopolo 于 2008-8-1 23:04 编辑 ]
作者: kimi1985    时间: 2008-8-1 23:03:28

很不错的文章!让大家了解一些cfop的历史.
作者: yuquan88    时间: 2008-8-1 23:10:05

呵呵 好贴 顶起来啊!!!!
作者: 宇枫 幽蓝    时间: 2008-8-1 23:15:26

顶帖+收藏,
作者: 魔鱼儿    时间: 2008-8-1 23:29:24

楼主辛苦了,呵呵,顶下,
作者: tarzan    时间: 2008-8-1 23:40:06

Fridrich不愧是先行者啊!
作者: warming    时间: 2008-8-1 23:48:58

楼主加一些行距吧``
作者: 小波    时间: 2008-8-2 00:08:29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恩,我以前没发过多少帖子,经验不够。试一下。
作者: purple    时间: 2008-8-2 00:22:20

好难阅读啊~嘿嘿,段落没有。
作者: 方块    时间: 2008-8-2 00:26:41

楼主辛苦啦.........好长..............还没看完.............
作者: yjw44    时间: 2008-8-2 08:06:34

四级没过就能翻译,LZ强人啊.呵呵..
作者: gozichen    时间: 2008-8-2 09:08:46

一早看过英文的了
作者: sl888000    时间: 2008-8-2 09:29:55

致敬。。。。。。。。。。。。。。。。。。
作者: 123wyx    时间: 2008-8-2 10:00:13

珍贵资料,顶起来
作者: xyz007    时间: 2008-8-2 10:38:56

楼主,fridrich都很强。。
作者: 一点黑    时间: 2008-8-2 10:52:32

好东西,顶起来!!!!!!!!!!!!!
作者: kexin_xiao    时间: 2008-8-2 18:30:50

翻译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感谢LZ!
作者: pengw    时间: 2008-8-2 18:51:39

很好的故事,听来形同身受,那样一个旧时代最好的玩具就是魔方,本人也曾废寝忘食苦苦思索魔方问题,更是将计算机求解魔方做为自选的毕业论文,能走到今天还有多少故事没有讲述,回顾往昔,问心无愧地说:对得起魔方。
作者: 深蓝    时间: 2008-8-2 18:53:07

敬重+感谢+感激+崇拜+尊敬=Fridrich
作者: snowchou    时间: 2008-8-2 21:43:50

翻译好辛苦啊~~~<br>
有底子的人,还是建议去看原帖。总算了解了早期的情况了,原来很早就可以20多秒还原了
作者: kkndisgod    时间: 2008-8-2 21:53:29

真的太佩服Fridrich教授的钻研精神了~~
作者: truth    时间: 2008-8-6 13:52:36

辛苦楼主了 ..不过这是很旧的东西了,很早之前就看过了...翻译大部分还很好,不过有些地方好像不是翻译的很恰当....总之也要谢谢楼主了,不然很多人看不懂那些英文的
作者: bbshanwei    时间: 2008-8-6 22:05:08

LZ辛苦了,不过排下版面更好。
作者: 业余魔术师    时间: 2008-8-7 11:15:27

以前看过她的视频,指法不是很牛,但是速度却很牛。毕竟是鼻祖啊。
作者: yzfa9860    时间: 2008-8-7 11:29:50

感谢LZ翻译
作者: popopopolo    时间: 2008-8-9 22:55:07

<P>
原帖由 <I>业余魔术师</I> 于 2008-8-7 11:15 发表 <A href="http://bbs.mf8-chin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05146&amp;ptid=12005"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bbs.mf8-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A> 以前看过她的视频,指法不是很牛,但是速度却很牛。毕竟是鼻祖啊。
</P>
<P>她极少用指法的,基本都是手腕</P>
作者: wangziju    时间: 2008-8-13 19:48:47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扫地僧    时间: 2008-9-21 19:23:58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地球上生活着60亿个白痴。
作者: 阿栋    时间: 2008-9-23 11:02:03

辛苦了,好贴。感谢!
作者: 鱼雷侠    时间: 2008-9-24 13:36:32

真是一篇看过很感动的文章
作者: maidili12    时间: 2008-9-25 20:38:36

顶顶!!!!!!!!!!!!!!!!!!!!好
作者: cyblhmcy    时间: 2008-9-27 22:08:34     标题: 好贴

好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
作者: tonylmd    时间: 2009-2-6 18:22:50

我决定在Mlady Svet上公开我的还原体系。包括所有顶层翻色、调位的算法和一些F2L,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失望,他们都感觉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因为要记很多东西,也要很长时间的练习。许多人希望有一个简单的诀窍,在几分钟内就能解释清楚。你知道免费的午餐吗?
~
我们一直在怀疑怎样用最少步数产生大小魔方的图案
~
这两段有启发
还有一段很有意思
~
我就这样成为了明星,一开始的几周,我收到了许许多多信,都问我我的那套体系是怎么样的。这些信件其实没有写明我的具体地址,只是写了我的城市和我的名字,没有街道地址和邮编。但确实,我都能收到。

[ 本帖最后由 tonylmd 于 2009-2-6 18:25 编辑 ]
作者: Sabola    时间: 2009-2-8 23:33:32

写得非常好啊!
作者: 四革马    时间: 2009-2-23 09:27:48

感动!!!!!!!!!!!!!!!!
作者: 弘傑    时间: 2009-2-23 10:26:12

看了很受启发…很感动!
作者: Atato    时间: 2009-3-27 23:01:59

好帖,顶起.
跟魔友的自述差不多啊..
作者: cfmake    时间: 2009-4-1 09:29:20

看的太投入了。还有她的文章吗。太好看了
作者: 鞍山老于    时间: 2009-4-29 01:19:46

听说是个很强的人,性别有些争议1
作者: Cielo    时间: 2009-5-24 19:20:55

晕死,置顶帖反而容易被忽视啊~~o(>_<)o ~~

今天在水木上看到转载的这篇帖子,所以过来看看原帖,赞啊!
作者: 达达达    时间: 2009-5-24 21:24:00

很强大啊   我想知道  那时候的公式 就可以用计算机算了?

还是Fridrich女士自己编的呢?》  强大ING
作者: kuaile725    时间: 2009-5-25 16:25:21

这个Fridrich女士 真是强大,绝对骨灰级的玩家~
作者: 梦寒    时间: 2009-6-1 15:28:29

真的很不错,
作者: 未来生活    时间: 2009-6-4 09:45:17

又有了一些了解,XIEXIE
作者: qinghu86    时间: 2009-6-4 10:14:24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真让人难以置信…
作者: 宇光十色    时间: 2009-10-15 18:41:46

此贴激励我要学完OLL
Fridrich女士 太强了!!
作者: wwd_meng    时间: 2009-10-15 18:51:06

很想问问,这些是小小鬼翻译的??
你不会那么变态吧
作者: 宇光十色    时间: 2009-10-16 14:55:43

原帖由 wwd_meng 于 2009-10-15 18:51 发表
很想问问,这些是小小鬼翻译的??
你不会那么变态吧

LZ是“小波”不是“小小鬼”
作者: 五叶草    时间: 2009-10-16 17:31:16

翻译的很好!
作者: Zeon.C    时间: 2009-10-16 17:38:56

一个家伙坐在我旁边在弄魔方,我问他用什么还原方法,他说:“我用Fridrich method。”我很惊讶地问他:“你记住了所有公式?”他说:“不不,公式太多了,我只记一些。”我说:“你应该记住所有公式,这样才能表现出这套体系的强大之处。”他看着我又问我:“那么你用什么方法?”我大笑着回答:“我也用Fridrich method,因为,我就是Fridrich。”他睁着双眼,张大口,把一个打乱的魔方给了我。我用了差不多20秒还原了,这时我们两个都笑开了,对他来说能碰到我真是太巧了。


今天在地铁上碰到的好像是鬼手的人。。。
作者: eileenhua2008    时间: 2009-10-16 19:09:57

LZ英语不错嘛,学习学习
作者: 风魔刹    时间: 2009-10-23 17:27:32

e 有好多不知道的东西,现在有你说,我知道了一点儿了,谢谢
作者: annt053    时间: 2009-10-23 18:01:38

好强的女士啊!哈哈…果然是世界的矫矫者
作者: JEROMEJ    时间: 2009-12-6 14:27:11

没有Fridrich女士的方法,CFOP不知何时才出现
作者: 阿sir    时间: 2010-1-3 16:33:26

非常感谢Fridrich 的这套高级玩法,我已经全部记住了!并且我会坚持不断的练习,争取早日SUB15s!!!
作者: winclouds    时间: 2010-4-10 10:34:39

回头看,小波的翻译水平很不错,比我强多了
作者: tywzholmes    时间: 2010-10-14 13:11:13

这是传说中CFOP的发明人?膜拜~
作者: 喝着牛奶数星星    时间: 2010-10-14 13:13:23

收藏 楼主辛苦了 虽然是老贴 可是百看不厌
作者: kimimcfly    时间: 2010-10-14 13:26:22

她就是一个传奇,鼓掌!
作者: aadxd    时间: 2011-3-3 14:39:23

很好,很经典,这个是见证历史的回忆啊
作者: 允儿    时间: 2011-3-11 14:58:57

听说Fridrich是变性人。。。。。。。。。。。。。
作者: zxy6350479    时间: 2011-3-11 15:30:08

这么好的帖子 看来我要犯规了(不回一个月外的帖子)
不过犯规也忍不住回复一下 下不为例
作者: 宇晨    时间: 2011-6-29 12:51:00

好啊,顶一个,多了解些魔方文化也是必要的,开阔眼界嘛!
作者: 聂博    时间: 2012-10-22 16:04:49

好奇心的力量真大…
作者: Wjl129    时间: 2020-11-26 22:46:23

好帖子,这样的心路历程估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版本。




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www.mf8-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