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标题: 关于魔表结构改进的几个想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3 16:01:19     标题: 关于魔表结构改进的几个想法

从R表、A表到圣手魔表、传世魔表,还有一些魔友改装、设计制作的魔表,魔表硬件结构一直在改进着。
我从其他魔方的结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灵感,萌生了关于魔表结构改进的几个创新想法。
作者: WMM°    时间: 2021-8-3 18:14:13

什么想法?(不过我不玩表
作者: 几米    时间: 2021-8-3 18:23:23

发一下呗,很好奇
作者: Dan2010    时间: 2021-8-4 12:42:51

很支持,魔表很好玩但没啥人玩
作者: guanjingchen    时间: 2021-8-4 17:16:08

支持,发一下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19:48:14

第一,魔表可不可以做出“全封闭”结构,乃至于防粘槽、蜂巢接触面?
三阶魔方接触面发展历史大致为:半封闭-全封闭-防粘槽-蜂巢接触面、蛛网接触面等等。
关于封闭的概念以及优点,可以参考百度百科,或者mf8的这个帖子:国甲 国乙 国丙 全封闭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0:02:50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1 编辑

这是我家里现存最老的魔方,几片贴纸都掉了,轴还是不用金属螺丝的塑料卡扣结构,已经老化得拆不开了。它应该比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年龄还大。
这个魔方的角块棱块都是典型的半封闭结构。这样转动时两层之间大多是角块棱块的一层壳壁直接接触摩擦,虽然接触面很小,但是摩擦力反而很大(壳壁直接接触摩擦大概类似两个刀片相锯),而且不稳定不顺畅(壳壁刃上的粗糙程度变化很大)。即使加上润滑油,也没有足够的面积存住油。

家里最老的魔方3.jpg
家里最老的魔方2.jpg
家里最老的魔方.jpg

附件: 家里最老的魔方3.jpg (2021-8-4 20:02:40, 217.79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c4fDlkMzQyZTU1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家里最老的魔方2.jpg (2021-8-4 20:02:31, 230.21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c3fGYzM2M2ZTU2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家里最老的魔方.jpg (2021-8-4 20:02:16, 199.05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c2fDdmNjgxNjVl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0:14:18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2 编辑

后来的魔方大多是角块做到了全封闭而棱块没有全封闭。

慧缘二代半封闭魔方.jpg
喷漆的半封闭魔方.jpg

附件: 慧缘二代半封闭魔方.jpg (2021-8-4 20:05:15, 164.6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gwfGVmNWI4MmY2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喷漆的半封闭魔方.jpg (2021-8-4 20:05:04, 119.14 KB) / 下载次数 30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c5fDUwMGE4MzI5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1:52:50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3 编辑

后来全封闭魔方渐渐成为了潮流,当年我买的这几个全封闭魔方的确比半封闭的好用。由于转动时始终是两层之间的连续的接触面接触摩擦,所以比较顺滑、稳定。

鬼手全封闭魔方.jpg
塑片封闭一代.jpg
圣手全封闭魔方.jpg

附件: 鬼手全封闭魔方.jpg (2021-8-4 21:54:34, 174.79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g5fGYzYTgwZWUw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塑片封闭一代.jpg (2021-8-4 21:54:04, 174.55 KB) / 下载次数 39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g4fDJiZGUxMjg0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圣手全封闭魔方.jpg (2021-8-4 21:54:04, 163.04 KB) / 下载次数 56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g3fGM2ZTEyOWNj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2:00:18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4 编辑

半封闭(上)与全封闭(下)魔方的棱块比较。

半封闭(上)和全封闭(下)的棱块比较.jpg

附件: 半封闭(上)和全封闭(下)的棱块比较.jpg (2021-8-4 22:00:49, 108.25 KB) / 下载次数 38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wfGEyY2FmMGE4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2:05:58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26 编辑

全封闭魔方相对于半封闭魔方,润滑油发挥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起初全封闭魔方的接触面很光滑,结果加了润滑油会发粘。
这应该类似两个玻璃片之间滴上水,玻璃片会紧紧粘在一起很难分开。这大致是因为空气无法进入接触面之间的空隙,大气压将玻璃片压住,当然还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效果。

玻璃片贴到一起.jpg

附件: 玻璃片贴到一起.jpg (2021-8-4 22:06:19, 27.46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xfDcxZWEwMTBm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2:12:15

如果在接触面上加入一些凹槽,就可以避免加了润滑油之后发粘的问题,这就是防粘槽。防粘槽还可以起到储油的作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2:17:21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4 编辑

大雁展翅还没有防粘槽,

大雁展翅.jpg

现在的魔方大多有防粘槽了。

小魔法m.jpg

附件: 小魔法m.jpg (2021-8-4 22:18:01, 181.01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zfDhlODRmN2Nm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大雁展翅.jpg (2021-8-4 22:18:00, 175.84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yfDU5NjU0MGY1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3:24:4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5 编辑

后来又产生了蜂巢接触面等新型接触面。蜂巢就相当于分布均匀的防粘槽,有非常好的防粘与储油性能。不过有容易积灰的缺点。

蜂巢接触面.jpg

附件: 蜂巢接触面.jpg (2021-8-4 23:25:24, 116.05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0fDdmNjBjNTJj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3:29:5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35 编辑

网状接触面也类似。

蛛网接触面.jpg


附件: 蛛网接触面.jpg (2021-8-4 23:30:15, 109.82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1fGE5MmI4MjA2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3:35:24

以上大致就是魔方接触面的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魔表还是停留在“半封闭”时代。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3:40:25

传统魔表内轮之间是用弹簧隔开的,不会直接接触。

传统魔表上下内轮被弹簧隔开.jpg

附件: 传统魔表上下内轮被弹簧隔开.jpg (2021-8-4 23:40:41, 63.06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2fDIzNTBmM2E0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4 23:45:34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4 23:49 编辑

传世魔表取消了弹簧,上下内轮直接接触。

传世魔表的内轮直接接触.jpg

附件: 传世魔表的内轮直接接触.jpg (2021-8-4 23:49:48, 165.94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3fGIwYzYxZjEx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0:25:01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00:29 编辑

传世魔表内轮之间的接触面只是薄薄的一层壳壁。

传世魔表接触面只是薄薄的一层壳壁.jpg

附件: 传世魔表接触面只是薄薄的一层壳壁.jpg (2021-8-5 00:29:14, 109.72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4fDFkZDMwYjlk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0:30:02

如果在内轮上加上一层盖子作为接触面,做成全封闭结构,乃至于加上防粘槽,使用蜂巢接触面、蛛网接触面,会不会更好?
就三阶魔方接触面的发展历史来看,
蜂巢、蛛网接触面>条形防粘槽>光滑接触面>半封闭。
魔表是否也如此,还需要做出实物实际检验。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0:43:18

除了内轮之间的接触面,魔表还有其他的接触面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0:49:0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00:51 编辑

就传世魔表来说,一是齿轮的齿与磁环之间的接触面,我感觉这个没必要也很难做出“全封闭”。如果想做,可以换成带蹼的齿轮,不过整体构造方面还需要再改造。
我没找到带蹼的齿轮的图片,弄个鹅蹼图片大致表示一下“蹼”的意义。

鹅蹼.jpg

附件: 鹅蹼.jpg (2021-8-5 00:51:01, 12.25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Dk5fDc1N2Q2MDEy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8:42:10

二是轮与透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这一部分本来就是全封闭的了,不知做成蜂巢接触面效果会怎么样。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8:47:30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08:54 编辑

最近我买的一个传世魔表出现了严重的跳针问题,起初怀疑是掉磁了,但仔细检查发现并没有掉磁,我怀疑是由于上下内轮之间仅是壳壁接触,壳壁上有缺陷、毛刺,这样下面的轮转动时毛刺就带动了上面的轮转动,从而导致跳针。


传世魔表跳针-小文件.gif

附件: 传世魔表跳针-小文件.gif (2021-8-5 08:54:25, 311.81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wfDVhZDY2MTQ5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8:52:36

魔表跳针就是典型的半封闭缺点。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8:57:44

第二个想法。
使魔表的立柱上升需要用手指在表盘下面将立柱顶起来,下落需要用手指在表盘上面按下。能不能仅用表盘下面的手指搓动立柱实现立柱的起落呢?我尝试发现很难做到,原因是魔表立柱不够长。那么延长立柱,就可以做到了。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9:02:48

对于三阶魔方,我们可以用左手食指推顶层实现U转动,用左手食指拨顶层实现U'转动。这样一根手指就可以控制一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
类比到魔表的立柱,也应当能用一根手指实现立柱的上升和下落。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9:42:45

我在用胶带在立柱上接上了一小截棍子,用手指搓动延长的立柱,就可以使立柱抬起、落下。不过传世魔表外壳上的孔与立柱的直径相差很小,立柱粘了一圈胶带后就与外壳的孔有非常大的摩擦,用手指搓起来很费劲。

魔表延长立柱-小文件.gif

附件: 魔表延长立柱-小文件.gif (2021-8-5 09:43:26, 326.51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xfDBkM2EzYjY0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9:48:4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0:08 编辑

gts3m、御虎五魔方等魔方有“脊”,除了可以起到防脱手的作用,也可以便于仅用一根手指实现U,U'两种转动。

御虎五魔方脊.jpg
gts3m脊.jpg

附件: 御虎五魔方脊.jpg (2021-8-5 09:51:46, 104.7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zfGJiM2E4OThm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gts3m脊.jpg (2021-8-5 09:51:44, 37.14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yfGU2NTJmODY3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09:55:4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05 编辑

类似地,“脊”也可以加到延长后的魔表立柱上。在立柱末端加上脊,或者立柱做成两边粗中间细的形状,这样就便于手指搓动使立柱抬起落下。脊应当做成可拆卸的,像帽子一样戴在立柱顶端,因为如果与立柱做成一体的就无法安装了。


魔表立柱脊示意图.jpg

附件: 魔表立柱脊示意图.jpg (2021-8-5 17:04:50, 142.57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yfDJkNGU5ODk4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0:03:05

不知道关于立柱的这个改动是否违反了WCA规则导致无法在比赛中使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0:08:23

我延长的立柱与外壳摩擦太大,搓起来很费力。这个改动对于魔表速拧的效果如何,也只能等做出合适的实物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0:42:50

第三个想法是关于定位方式的。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0:48:51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3:12 编辑

目前魔方的定位方式只有机械定位和磁力定位两种方式,一般是磁力定位优于机械定位。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0:56:04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38 编辑

早期的金字塔魔方、斜转魔方等魔方采用钢珠定位,这是一种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

钢珠定位的斜转魔方.jpg
钢珠定位的金字塔魔方.jpg

附件: 钢珠定位的斜转魔方.jpg (2021-8-5 14:38:03, 166.56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2fDZmZDBhOGNh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钢珠定位的金字塔魔方.jpg (2021-8-5 14:38:03, 185.94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1fDFkYzBmOTZj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1:04:14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40 编辑

R表、A表等传统魔表采用的是机械定位,内层外壳上的四个凸起就是起到定位作用的构件。
当齿轮两个齿之间的空隙卡在凸起上时,齿轮就处于正确的角度(下图是处于正确的角度)。
当齿轮的齿担在凸起上时,齿轮会被稍微抬起一点,弹簧被压缩,齿轮处于错误的角度,此时齿轮易于从凸起上滑下来从而跳到正确的角度。
这样就使魔表的轮每次转动后都正好指向确定的点数,而不是停在点数中间。


传统魔表定位方式.jpg

附件: 传统魔表定位方式.jpg (2021-8-5 14:40:15, 156.92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3fGQ2MzQ5ZDI0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1:09:39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10 编辑

大概是2016年出现了量产的磁力魔方,磁力定位开始逐渐取代机械定位。双定位、芯定位、磁悬浮等磁力定位技术层出不穷。传世将磁力定位带到了魔表中。

我搜到的最早的磁力定位的资料是2010年的用磁铁增加定位性(问题解答)

对于量产魔方,磁力定位最先用在金字塔和斜转魔方上,随后才用在三阶魔方上面,第一个量产的魔方是魔域的磁塔。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1:42:58

魔表立柱改磁应该是出现在2017年,好像是火神刘力超的创新。也算是一种磁力定位。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1:49:01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43 编辑

传世魔表每个轮的每个齿都加了一个小磁铁(外轮仅一面加了磁铁)内层外壳与齿接触的部分是磁环,每个磁环内有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小磁铁。这样轮上有12x14=168颗小磁铁,内层外壳上有2x9x2=36颗小磁铁,共204颗小磁铁完成定位功能。


传世魔表的12x24颗小磁铁.jpg

传世魔表磁环上的磁铁.jpg

附件: 传世魔表的12x24颗小磁铁.jpg (2021-8-5 14:41:38, 306.02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4fDBkMjRhMzEz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传世魔表磁环上的磁铁.jpg (2021-8-5 14:42:57, 193.23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A5fDI5NWNiMDNi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1:56:17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11 编辑

传世魔表四个立柱中间各有一个大磁铁,而外壳上没有与立柱直接相吸的磁铁,立柱的磁铁仅仅是借助齿轮上和磁环内的磁铁的磁力完成定位,这个设计很巧妙。很多魔友反映传世魔表立柱阻力太小,但我比较喜欢原版传世的立柱阻力大小。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2:04:2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13 编辑

钢珠定位的金字塔魔方和斜转魔方,转动过程中钢珠下的弹簧被压缩,钢珠与接触面平齐。转到正确位置后钢珠才会被弹起到对应的凹槽上。这就造成了阻力大、噪声大、容错小。而磁力定位就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2:11:0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46 编辑

对于魔表也如此。传统魔表转动时齿轮要经过外壳上的凸起,并伴随着弹簧的压缩,阻力大且不连贯、声音大,相对来说容易跳针。之前我提到的将齿轮换成带蹼的想法,也由于凸起的存在,无法在传统魔表上实现。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4:22:2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46 编辑

磁力定位的魔表可以做到阻力小、转动连贯、声音小,相对来说难跳针。不过抬起的立柱数量不同,转动阻力差别较大,而且魔表也不是阻力越小越好,将指针拨准需要一定的阻力。传世刚出的时候一些魔友反映太滑,后来的批次好像把磁力加强了。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4:28:17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4:47 编辑

为什么传统魔表抬起不同数量的立柱时阻力相差不大?
传统魔表外壳上4个凸起仅对棱和中心起定位作用,角不受凸起的阻力,每个棱受到1个凸起的阻力,中心受到4个凸起的阻力。
抬起1个立柱相当于受到1+1+4=6个凸起的阻力。抬起4个立柱相对于受到1+1+1+1+4=8个凸起的阻力,相差不大,所以传统魔表抬起不同数量的立柱阻力相差不大。
这个原理可以用到磁力定位魔表中,即不应当对所有的齿轮加上同样的磁力,一些魔友已经按照这个想法改造出了更好用的魔表,比如传世f。

传统魔表各个齿轮转动时收到的凸起阻力大小.jpg

附件: 传统魔表各个齿轮转动时收到的凸起阻力大小.jpg (2021-8-5 14:47:24, 279.66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wfGEzZjIzMGUw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4:33:22

以上就是我比较具体的三个想法。我还有一些畅想,不过还没有切实的实现方案。
作者: zhang2345    时间: 2021-8-5 14:38:06

不玩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4:38:29

第四个想法,魔表一定要做成圆形吗?其他形状的可不可以?能不能做成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外形?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4:43:3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6:38 编辑

早期的观念是正阶魔方一定要做成所有块等大的正方体。但七阶及以上的高阶魔方如果所有块等大,角块转动过程中会完全悬空,所以被做成了面包形。后来面包形也应用到了低阶魔方,据说手感不错。

面包魔方.jpg

附件: 面包魔方.jpg (2021-8-5 16:38:14, 8.41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xfDg5MDBmMjUz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5:24:19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17 编辑

后来有了将高阶魔方的外层加宽,从而保持正方体的形状的设计。
高阶魔方一般使用降阶法还原,这样做反而有利于降阶后的转动,所以也这个设计也被应用于低阶魔方。

高阶魔方外层加宽设计.jpg


附件: 高阶魔方外层加宽设计.jpg (2021-8-5 17:17:33, 83.88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zfGE0NTk0OTI5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5:29:42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1 编辑

魔表做成圆形,立起来时会滚动,对起表有影响。火表将魔表的弧段加了一个平面,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外形改进。

火表弧段上的小平面.jpg

附件: 火表弧段上的小平面.jpg (2021-8-5 17:21:26, 66.21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0fDIwMDYzOWMy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5:34:4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3 编辑

就像正阶魔方可以做成面包形,外层可以加宽,魔表也可以做一些外形的改动。我搜到过方形的魔表,不过直觉上认为不如圆形的。

方形魔表.png

附件: 方形魔表.png (2021-8-5 17:23:11, 97.36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1fDkyZTFlMjY5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5:39:56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4 编辑

魔表上面两个外轮一般用食指拨动,下面两个一般用拇指拨动,但不如食指顺手。如果将魔表的外观改进成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也许就可以使拇指的拨动也顺手。
但我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思路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5:45:06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5 编辑

第五个想法,魔表能不能搭载调试系统?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6:25:17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5 编辑

早期受限于塑料制造工艺的限制,需要对魔方进行打磨,也就是将分模线除去。这应该当算是一种一次性的调试。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6:32:42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6 编辑

只要是有螺丝的魔方就可以调试轴距,不过需要用螺丝刀一圈圈地拧,很难六面平衡。
只要是有弹簧的魔方就可以调试轴距,但一般是要换弹簧,都非常麻烦。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6:37:43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7 编辑

2015年,gan发布了MCS,可实现魔方弹力轴距分离调试,这应该是第一个搭载双系统的量产魔方。

gan的MCS调试系统.jpg

附件: gan的MCS调试系统.jpg (2021-8-5 17:27:01, 122.34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2fDI1MDg1NmM4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6:43:2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29 编辑

后来有了磁力魔方,磁力调试系统也就出场了。2016年发布的铃塔就是可调磁的。

铃塔角块调磁方案.jpg

铃塔棱块调磁方案.jpg

附件: 铃塔棱块调磁方案.jpg (2021-8-5 17:29:34, 30.16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4fDJlMTVkMDQx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铃塔角块调磁方案.jpg (2021-8-5 17:29:34, 37.55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3fGFiZjE0MmY2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6:49:25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30 编辑

传世魔表刚刚发布时,一些魔友反映太滑,定位感太弱,有魔友想到可以将齿轮上的小磁铁往外移动,使磁铁与齿的接触面平齐,这样就增加了磁力,增强了定位感。这就相当于进行调磁。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7:28:24


如果魔表能够搭载调试系统,绝对是一项颠覆性的革命。毕竟魔表都有了,高阶、sq1、五魔应当早就有了吧。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7:33:27

第六个想法是关于异形魔表的想法,魔表可不可以做成镜面的?这个我早在B站的评论上就说过。

镜面魔表相关评论.jpg

附件: 镜面魔表相关评论.jpg (2021-8-5 17:33:14, 346.67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E5fGYzZjhmZWQx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7:38:31

第七个想法十分超前,那就是智能魔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7:43:59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7:47 编辑

我搜到的最早关于智能魔方的资料是2016年的。第一个量产的智能魔方应该是2018年出的Smart Ecube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zQ3MDY1OA==&mid=2247483665&idx=1&sn=e8e3ff37adb1f739af592c50608631b6&chksm=fe53bdbcc92434aa4d3bc24d57b5580838148fc505f97cddae85a47708c5769bc351a56b8ead#rd

如何看待市面上的智能魔方.jpg

附件: 如何看待市面上的智能魔方.jpg (2021-8-5 17:44:33, 112.95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zOTIwfGQ0YmFmMzc4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7:49:28

目前仅有智能的三阶、二阶魔方,其他魔方智能化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何况魔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8:29:22

我只是简单整理了一些魔方的发展历史,想到了一些创新想法,或者把前人的一些思路用到魔表上面。如果有错误纰漏还请大家指出。如果班门弄斧还望大佬见谅。
我没有精力也没有技术去一一实现这些想法,只是分享出来,希望将来可以被大家实现。
纵观魔方发展史,每年都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想法,很多想法被实现,甚至带来颠覆性的革命,而有些想法被埋没,但我们还是应当尽情畅想,提出一个想法比实现一个想法应该更重要,也许现在看起来离谱的想法在将来会大放光彩。比如磁力定位的想法在201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提出,但被忽视了很久,直到2016年才开始用于量产的魔方上面,而现在几乎非磁不可了。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8:34:37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5 18:40 编辑

占楼备用。占楼备用。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5 18:39:46

占楼备用。这两天一下子发了60多楼,还是5分钟内只能发1楼,1小时内只能发5楼,真是累了。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3:09:10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6:50 编辑

挖贴来补充了,最近我找人帮忙做了第二个想法的实物。最近魔表不翻面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可能我的第二个想法在这方面有点用处。
我在2020年5月发表了魔表预算法教程魔表预算法教程,提出了不翻面复原魔表的可能性。后来魔友“蓝十blueten"参考魔表预算法,写出了《用矩阵探索魔表的复原》用矩阵探索魔表的复原,发展出了魔表双轮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U4y1J7x2。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3:20:22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3:43 编辑

娄云皓也受到影响,全面详细地研究了不翻面复原魔表的方法(后来被称为“娄云皓法”):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358730,测速达到平均4.46秒: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M4y1K78b。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3:29:02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4:10 编辑

我找人做了一套可与传世魔表配套的立柱,上面的帽子(脊)是可拆卸的(如果做成一体的,就无法安装,塞不进外壳的孔里),用磁力固定。此外还需要在魔表内层外壳与立柱上加磁铁用于固定立柱的状态(传世魔表内层外壳上恰好有环形凹陷用于加磁铁,但我搞的磁铁尺寸有点偏大,用锉刀将凹陷锉大了才把磁铁粘好)。
3D打印的延长的立柱与帽子(脊).jpg
立柱与帽子(脊)用磁力固定.jpg
立柱与内层外壳用磁力固定.jpg

附件: 3D打印的延长的立柱与帽子(脊).jpg (2021-8-27 14:10:12, 232.32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0MTkxfDFiNjI4YWUw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立柱与帽子(脊)用磁力固定.jpg (2021-8-27 14:10:12, 135.59 KB) / 下载次数 1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0MTkyfGJlZmE0MmI1fDE3MTgyNzc0MzV8MHww

附件: 立柱与内层外壳用磁力固定.jpg (2021-8-27 14:10:13, 170.12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0MTkzfDA1MTE5ODNh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3:34:29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6:32 编辑

这样的话就可以用拇指食指拨动,无名指与中指不用抬到表盘上面就可以控制立柱,练习一下应该会形成比较合理的手法。但是我的立柱磁力与内层外壳上的磁力没有弄好,磁力太大了,很难用手搓动。所以是否存在优势,我也难以下结论。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3:40:51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4:25 编辑

娄云皓评价说“感觉意义不大”,因为表王顺序里第一步到第二步之间如果用中指弹一下UR立柱是能节省一些时间的,除此之外没有时间是浪费在按下立柱上的。有魔友也说搓动立柱的过程中可能会带动立柱转动,从而造成不想要的指针转动。
娄云皓评价延长的魔表立柱.jpg

附件: 娄云皓评价延长的魔表立柱.jpg (2021-8-27 14:19:26, 82.64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0MTk0fDdiOWJiNTc3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4:09:30

本帖最后由 李老豆 于 2021-8-27 17:10 编辑

但我的本意不是用于传统的魔表复原方法,而是用于不用翻面的魔表复原方法。如果再修改的话,应当把立柱弄得稍微细一点,这样与外壳摩擦小。然后磁铁的磁力也弄小一点,这样搓起来不至于费力。有魔友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手指上套上磁铁,与立柱相吸,从而实现相似的效果。但我觉得可行性很小,违规性很大。
可惜最近我也开学了,没时间再做了。我把做的延长立柱的3D模型发出来(软件是犀牛),大家如果想试一试直接找一个淘宝店打印出来然后粘上磁铁就行。
魔表延长的立柱与帽子(脊)的3D模型.zip (142.58 KB, 下载次数: 1)

附件: 魔表延长的立柱与帽子(脊)的3D模型.zip (2021-8-27 14:30:22, 142.5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c0MTk1fGM3ZmNjYjM4fDE3MTgyNzc0MzV8MHww
作者: 李老豆    时间: 2021-8-27 14:23:43

占楼备用占楼备用占楼备用
作者: Dan2010    时间: 2021-9-21 15:17:17

好贴啊,现在mf8很少有这么好的新帖了




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www.mf8-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